Uncategorized

Coway召開第36屆年度股東大會 通過可持續增長進一步增進股東信任

股東否決Align Partners關於累積投票制的提議,重申董事會的獨立性 包括任命外部董事以及注銷65萬股庫存股以提高股東回報等關鍵議程項目均獲得通過 韓國首爾2025年4月1日 /美通社/ —  “Best Life Solution Company” – Coway Co., Ltd.(科唯怡)宣布該公司今日在韓國忠清南道公州市的Yugu總部召開第36屆年度股東大會(AGM)。 Coway Holds 36th Annual General Meeting 在本次大會上,股東們通過了多項關鍵議程,其中包括批准財務報表、合並財務報表以及留存收益分配報表;任命外部董事;任命審計委員會委員;批准董事薪酬上限;以及為注銷庫存股而進行的減資。 股東們還否決了Align Partners Capital Management Inc.(”Align Partners”)關於引入累積投票制的提議。Coway的一位管理人員表示:「我們的股東重申,目前的董事會運營方式確保了充分的運營獨立性和透明度,這對於公司持續的可持續增長以及提升股東價值而言是合適的。」 作為其中長期股東回報政策的一部分,Coway批准注銷約65萬股庫存股。該公司還宣布計劃繼續回購和注銷庫存股,以便將股東總回報率從20%大幅提高至40%,同時還將采取其他措施來進一步提升股東價值。 在本屆年度股東大會上,Coway任命了高麗大學國際研究生院的Jungho Kim教授以及Growth Hill Asset Management Co., Ltd.首席執行官Taehong Kim為新任外部董事,同時Gilyeon Lee獲得連任。Taehong Kim和Gilyeon Lee還同時出任審計委員會委員,而Align Partners提名的外部董事及審計委員會委員主動退出,因此相關議程終止。 Coway首席執行官Jangwon Seo表示:「通過加大創新產品和技術的研發投入,我們的Icon淨水器系列以及BEREX床墊和按摩椅系列在國內和全球市場的銷售均實現強勁增長,鞏固了我們在市場上的穩健表現。未來,我們將繼續進一步強化核心業務,提高股東回報,並完善公司治理,以提升企業價值,增進股東信任。」 關於Coway Co., Ltd. Coway(最佳生活解決方案公司)於1989年在韓國成立,是一家領先的環保家電公司,致力於通過淨水器、空氣淨化器、坐便器和床墊等創新家電產品為人們打造健康舒適的生活。公司最新推出的BEREX品牌,旨在通過先進的床墊和按摩椅改善睡眠和健康。自成立以來,Coway深耕研究、工程設計、開發和客戶服務,已成為環保家電行業的領導者。公司憑借屢獲殊榮的產品、家庭保健專業知識、龐大的市場份額、客戶滿意度和品牌知名度,彰顯了其對創新的不懈追求。Coway將繼續推陳出新,豐富產品線,並在韓國本土成功的基礎上,加快馬來西亞、美國、泰國、中國、印尼、越南、日本和歐洲等海外市場的拓展。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www.coway.com/或http://newsroom.coway.com。

中國高速傳動設備集團就人民幣66.4億元資金挪用案提起法律訴訟

香港2025年4月1日 /美通社/ — 中國高速傳動設備集團有限公司(「公司」,港交所股票代號:0658,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集團」)董事會(「董事會」)今日宣佈,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南京高精傳動設備製造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傳動」)、南京翰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 「南京翰達」)及南京市盛裝供應鏈有限公司(「南京盛裝」,與南京傳動、南京翰達統稱「相關附屬公司」)已於2025年3月31日在香港高等法院發出傳訊令狀(高等法院訴訟2025年第656號)進行起訴。 法律訴訟 本次訴訟針對以下被告(「被告」): (1)  房堅(本公司前執行董事及相關附屬公司前法定代表人), (2)  豐盛控股有限公司(「豐盛」,港交所股票代號:0607), (3)  豐盛全資附屬公司Five Seasons XVI Limited, (4)  季昌群(豐盛董事長兼執行董事), (5)  16家相關商品買賣協議(「相關協議」)的交易對手方公司(「交易對手方」),及 (6)  10名不當參與了相關附屬公司行政、財務管理和合同審批的豐盛人員。 本次訴訟基於被告的涉嫌不當行為,導致相關附屬公司損失人民幣66.4億元(「相關款項」)。 本次法律行動反映了集團在面對被告可能存在違法行為時,致力維護全體股東,尤其是小股東的合法權益。 本集團董事長胡吉春表示:「董事會對此事高度重視,並已採取果斷行動保護集團利益,履行對股東的義務。 我們有責任糾正任何損害公司治理及股東價值的不當行為,並將採取一切必要法律措施追究責任,確保企業治理規範透明。」 主要因素 截至2024年10月31日,相關協議項下應付給相關附屬公司的到期應收款項及預付款項總額約為人民幣66.4億元。 本公司已向交易對手方發出催款函,但未獲妥善回應。 在有限的回復中,交易對手方聲稱相關款項已根據相關附屬公司的指示,轉至第三方。 相關附屬公司已向中國大陸警方報案,警方審查後已就該案刑事立案,就公司資金及資產涉嫌被職務侵佔及挪用進行正式調查。 儘管涉訴相關款項的具體情況仍在獨立調查和刑事偵查中,本公司及相關附屬公司已被告知以下信息: 相關附屬公司的會議紀要、業務記錄和通訊記錄顯示,向季昌群滙報的豐盛人員不當參與了相關附屬公司貿易業務的決策和管理,而相關協議為貿易業務的一部分; 根據對南京傳動員工的訪談及財務記錄核查,豐盛的財務及會計人員直接處理了相關附屬公司與交易對手方之間的資金調撥; 2024年12月,南京傳動現任管理層在多次要求後,最終從豐盛科技園的豐盛辦公室取回了相關附屬公司的財務記錄,顯示豐盛可能控制了相關附屬公司的財務管理; 相關附屬公司有一套平行的合同審批程式,豐盛前法務顧問及其他現任或前任高管實質性參與其中; 尤為關鍵的是,公開工商登記信息顯示,部分收取相關附屬公司款項的交易對手方可能與季昌群或豐盛存在關聯; 此外,南京傳動現任及已離職員工亦指認交易對手方與豐盛存在間接聯繫; 及 房堅在相關協議簽訂時負責相關附屬公司的運營管理,且在有關期間負責及監督相關附屬公司的用印審批。 基於上述情況,相關附屬公司已經展開訴訟,向被告追討涉訴相關款項。 隨著調查推進,後續或將在訴訟中追加其他被告。 已採取的行動 發現相關協議後,董事會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全面調查相關事項。 獨立調查委員會已聘請獨立調查顧問開展調查,預計於五月中旬提交初步調查發現。 董事會以及集團已表明堅定決心加強內控,並已實施以下臨時整改措施,包括: 加強對商品貿易業務的監督與管理; 簡化現金流控制和庫存管理; 明確高級管理層職責,以確保穩健的企業管治; 及 加強管理監督與合規性。 – 完 – 關於集團 中國高速傳動設備集團有限公司(港交所股票代號:0658,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集團」)是一個以專業生產高速重載齒輪為主的大型企業集團。 集團創建於1969年,並於2007年在香港上市。 旗下品牌「NGC」是中國名牌及江蘇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下轄業務:風電齒輪箱、軌道車輛齒輪箱、工業齒輪箱 、機器人減速機、新能源汽車齒輪箱。 欲瞭解更多資訊,敬請訪問:www.chste.com。

加密市場為何沒有新用戶?看多資產交易錢包BiyaPay如何在競爭激烈與用戶困惑中尋找新出路?

新加坡2025年4月1日 /美通社/ — 引言 近年來,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從狂熱到冷靜的劇變。曾經,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價格屢創新高,NFT和元宇宙的概念也迅速吸引了大量新用戶的涌入。然而,隨着市場的降溫,新的加密用戶增速明顯放緩,甚至出現了停滯現象。面對這一現象,行業人士開始感到困惑:為什麼加密市場難以吸引新用戶?雖然技術創新層出不窮,項目層面百花齊放,但大眾興趣並未同步增長。加密市場面臨的挑戰在於競爭加劇、生態複雜,新用戶往往因信息過載而感到困惑。本篇文章將探討為何加密市場缺乏新用戶增長,並結合全球領先的多資產交易錢包BiyaPay的實踐,分析它如何在這一競爭激烈與用戶困惑的環境中開闢新出路,幫助加密行業重新找到增長的動力。 市場現狀分析 加密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態逐漸飽和。從公鏈到側鏈,再到二層網絡,各類去中心化應用(dApp)層出不窮。根據統計,全球活躍的區塊鏈網絡已超過350條,且新代幣的發行數以萬計。市場的碎片化加劇了這一局面,用戶面臨成千上萬的選擇。然而,儘管項目在不斷增多,用戶的增長卻並未同步到來。鏈上總鎖倉量(TVL)等指標顯示,當前的加密市場並未突破上一輪的高點。Google趨勢的「crypto」搜索量下降也表明大眾的興趣呈現週期性下滑。對於初學者來說,進入加密世界並不容易:數百種區塊鏈和錢包、各類協議和應用讓他們無從下手,選擇過多反而提高了認知和使用的門檻。 加密市場的用戶增長停滯,背後有多個原因。首先,加密產品的使用體驗相較傳統互聯網應用複雜。新用戶不僅需要下載安裝數字錢包、備份助記詞、購買數字貨幣、支付礦工費,還要在不同鏈網絡間切換,這對未接觸過加密技術的人來說,門檻相當高。其次,市場碎片化嚴重。各公鏈生態獨立,資產難以互通,使得用戶需要在不同平臺之間輾轉。例如,在以太坊上使用的dApp具有高昂的手續費,而選擇低手續費的鏈時又需要重新學習新的錢包和操作邏輯。缺乏統一標準和互操作性,使得新用戶體驗受阻。最後,選擇過載加劇了用戶的困惑。在海量的代幣項目中,許多新用戶很難辨別哪些值得投資,哪些是騙局。這些複雜的體驗和信息過載使得潛在用戶望而卻步。 除了複雜的用戶體驗,外部環境的變化也是影響新用戶進入加密市場的因素。首先,監管的不確定性是一個重大挑戰。各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差異巨大且變化頻繁,一些國家曾歡迎加密創新,但隨後突然實施嚴格管制;另一些國家則遲遲未明確相關法規。這種不確定性讓加密企業難以確保合規運營,用戶也因此感到迷茫,擔心投入後可能遭遇政策風險。其次,安全事件頻發嚴重影響了加密市場的公眾形象。諸如交易所破產、項目方跑路、黑客盜幣等負面事件頻頻曝光,導致用戶對加密平臺的安全性產生疑慮。加密詐騙、洗錢等問題更是加劇了行業的聲譽危機,使得普通用戶不願涉足這個市場。信任危機成為新用戶進入市場的最大心理障礙。 用戶增長的核心障礙 加密行業的目標人羣並非單一同質,而是高度多元化的羣體。開發者、普通用戶、投資者、機構等不同羣體具有不同的訴求,這加劇了市場的碎片化。公鏈項目需要吸引開發者,而dApp應用則更關注投機資金和代幣持有者的進入。這些多元化的利益訴求使得市場推廣難度加大。與傳統互聯網產品不同,加密市場的用戶羣體差異大,難以找到一個統一的營銷策略。各類用戶需求的多樣性,使得項目方往往難以對症下藥,影響了用戶的整體增長。 加密技術的高複雜性也是阻礙新用戶進入市場的一大因素。許多普通用戶未能理解區塊鏈原理、私鑰簽名等技術內容。高昂的交易手續費、Gas費等也讓低預算用戶望而卻步。同時,過去加密市場經歷的安全事件使得人們對加密技術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交易所崩塌、項目跑路等事件頻發,使得大眾對整個行業產生負面情緒。信任危機和技術複雜性疊加,嚴重打擊了加密市場的吸引力。 進入加密市場的成本也是一個重要障礙。對於不少新用戶來說,購買加密資產的渠道有限,且手續費較高。與此同時,加密交易的複雜流程也讓不少用戶望而卻步。從註冊交易所賬號、完成KYC認證、綁定銀行卡到提幣操作,每一步都涉及多個平臺和複雜的概念。這種繁瑣的流程使得新用戶對加密市場的興趣大大降低,尤其是對那些僅希望簡單進行投資的用戶而言。 突破口在哪裏? 為了突破這些障礙,加密行業需要降低門檻並提升用戶的信任感。BiyaPay作為全球領先的多資產交易錢包,憑藉其多資產集成功能,為新用戶提供了便捷的操作體驗。BiyaPay將數字貨幣、美股、港股等多種資產管理集成在一個平臺上,避免了用戶在多個平臺間切換的麻煩。這一「一站式」服務大大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使得傳統投資者能夠輕鬆接觸到數字貨幣,而加密用戶也可以方便地參與傳統股票投資。 BiyaPay的另一個突破口是其全球化的支付和匯款功能。通過BiyaPay,用戶可以在平臺內直接用數字資產兌換為法幣,並實現低成本的國際匯款。與傳統的匯款渠道相比,BiyaPay大大簡化了匯款流程,減少了手續費,同時提升了交易速度。對於需要跨境匯款的用戶,BiyaPay的便捷和低成本優勢是吸引他們的重要因素。 BiyaPay通過嚴格的合規運營和強大的安全保障措施,成功重建了用戶的信任。其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持有金融牌照,確保了平臺的合法合規運營。同時,BiyaPay還加強了資金安全保護,採用銀行級加密技術和多重身份驗證機制,為用戶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使用環境。這種合規性和安全性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尤其是在面對不確定的監管環境時,BiyaPay的透明運營模式為新用戶提供了信心。 BiyaPay的多資產策略不僅降低了使用門檻,還有效擴展了潛在用戶羣體。通過提供股票、數字貨幣等多種投資選項,BiyaPay吸引了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傳統投資者可以在BiyaPay上輕鬆進入加密市場,而加密資產持有者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跨領域投資。這種雙向引流的效果,使得BiyaPay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突破傳統「股民」和「幣民」的界限。 未來趨勢與展望 展望未來,Web3時代的到來為加密市場提供了新的增長點。社交金融、NFT和元宇宙等新興領域有望成為吸引新用戶的引擎。BiyaPay可以通過支持NFT資產管理、元宇宙支付結算等功能,滿足用戶在這些新領域的需求,為加密市場吸引更多的新用戶。 除了技術上的創新,加密行業還需要在品牌營銷和用戶教育方面下功夫。通過清晰的市場推廣和用戶教育,行業可以打破大眾對加密市場的認知壁壘。BiyaPay等平臺可以通過積極的品牌宣傳和科普活動,讓更多潛在用戶瞭解加密市場的價值,從而降低新用戶的心理門檻。 結論 加密市場新用戶增長放緩的原因主要來源於技術複雜性、市場碎片化、信任危機等多方面因素。然而,通過改善用戶體驗、加強合規和安全、提升產品實用性等措施,市場有望重新吸引新用戶。BiyaPay作為多資產交易錢包的創新實踐者,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路徑,證明了產品集成、全球支付、合規安全等多方面策略的有效性。在Web3時代的推動下,加密市場有望迎來新一輪的用戶增長浪潮。 關於BiyaPay BiyaPay是一家全球多資產交易錢包,支持30餘種法定貨幣與200餘種數字貨幣的即時兌換,並提供USDT直投美股、港股及數字貨幣現貨與合約交易服務。其合規出金通道與一站式金融生態,深受全球用戶信賴。 瞭解更多信息 BiyaPay官網:www.biyapay.com 客服郵箱:service@biyapay.com Telegram支持:https://t.me/biyapay001

京基智農2024年淨利潤7.14億,生豬養殖主業韌性凸顯

深圳2025年3月31日 /美通社/ — 3月30日晚間,京基智農(000048.SZ)發佈2024年度財報,其以生豬養殖為發展核心的戰略轉型成效顯著。年報顯示,2024年營業收入59.60億元,歸母淨利潤7.14億元,扣非淨利潤7.86億元,基本每股收益1.38元/股。 特別注意,公司盈利主力實現結構性變化。2024年生豬養殖實現營收39.01億元,同比增長38.69%,佔比65.45%,實現逆勢貢獻盈利。 與此同時,公司披露202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5元(含稅),合計派發1.82億元。在生豬行業週期性波動背景下,公司憑藉13.67元/kg的優秀育肥成本,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達9.97億元的強勁表現,為高分紅提供堅實支撐,兌現對股東的回報承諾。 生豬養殖業績亮眼 實現五年破兩百萬 報告期內,京基智農生豬養殖業務,全年累計銷售生豬214.61萬頭,同比增長16.32%;累計銷售收入39.01億元,淨利潤5.33億元。 這一業績表現,標誌著公司自2019年啟動戰略轉型以來取得了根本性成功,現代農業已成為核心的可持續增長點。 在京基智農轉型過程中,堅定業務結構調整與持續產能提升是兩大關鍵。四大生豬養殖項目及配套飼料廠以「深圳速度」完工投產,以「深圳品質」服務粵港澳大灣區。2022年,生豬出欄量126.44萬頭,實現「三年破百萬」的目標;2024年,出欄量正式邁入200萬頭大關,完成「五年破兩百萬」的成績。產能的快速釋放,品質的有力保證,灣區的區域溢價,加速改變過往「地產主導」的利潤格局。 房地產業務方面,2024全年營業收入12.34億元,淨利潤2.29億元。因無新項目集中交付,結轉銷售收入及利潤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隨著存量去化的逐步加快,農業主業的有序增長,將進一步夯實公司健康經營的步伐。 數智化破局成本壓力 研發投入成果斐然 過去一年,在行業「微利化」競爭格局下,京基智農通過「數智化+工業化」深度融合,不僅在養殖效率、成本控制方面取得優異成績,更展現出生豬養殖高質發展的強韌底色。資料顯示,2025年2月公司育肥完全成本降至13.67元/kg,對比頭部企業,已躋身行業第一梯隊。 具體來說,採用「樓宇聚落式+6750自繁自養一體化」養殖模式,配合八大智慧養殖系統,有效提升養殖效率;以精准營養技術體系、四周批生產模式、三批次賣豬策略、宏基因組測序等先進科學技術,更進一步提高生產水準,有效實現降本增效。 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5210.89萬元,同比增長20.89%;截至去年底累計擁有國家專利34項,軟著9項。通過持續與華南農業大學等深度合作,承接國家「十四五」研發課題、獲廣東省農業推廣技術一等獎、主導的廣東省地方標準《多層(樓房)養殖規模化豬場生物安全技術規範》獲批。 積極助力鄉村振興 持續發力ESG建設 京基智農的新質生產力投入,不僅限於提質降本,更延伸至綠色生態與鄉村振興。2024年,與廣東省農科院動科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共建環境友好型豬場,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實踐案例與技術支撐。 此外,公司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迴圈」原則,結合四大項目地特色農產品種植,構建種養循環體系。以有機肥還田的方式,改善土壤肥力,幫扶農戶生產。據統計,去年共捐贈有機肥超1600噸,助力村民減投增收。 長期以來,京基智農積極回應國家政策,深度參與鄉村振興實施。2024年成立「廣東京基智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拓展「公司+家庭農村」模式,以先進技術溢出效應,啟動鄉村經濟活力,助推鄉村產業升級。鄉村公益方面,2024全年公益總投入338萬元,通過節日慰問、關愛老幼、捐資助學、捐助文化活動、捐資鄉村基建等方式,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隨著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方面的持續發力,截至目前,公司已獲「上市公司鄉村振興優秀實踐案例」「ESG典範企業獎」「高品質發展上市公司」等多項榮譽。 作為一家農牧上市企業,京基智農始終堅持農業主業的戰略方向,錨定高質發展的戰略目標。2024年的成功轉型和降本增效,為其在智慧養殖領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公司將繼續以高量發展為指引,不斷深耕智慧農業,打造農業工業化標杆,為股東、社會創造更多價值,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進程。

華興資本發佈2024年全年業績公告 業績強勁復蘇,業務韌性凸顯戰略轉型成效

香港2025年3月31日 /美通社/ — 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興資本」或「集團」,股份代號:1911.HK)公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期內」)全年業績。在宏觀經濟複雜多變、資本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集團堅持戰略定力,立足核心業務,通過資產優化、業務轉型及科技聚焦,實現了經營業績的強勁反彈。2024年錄得總收入和淨投資收益8.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2%;歸母淨虧損1.8億元,同比去年虧損收窄62.1%。同時,集團已完成所有外部債務清償,現金儲備充裕,為未來業務的多元化發展戰略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2024年10月,許彥清女士被任命為董事會主席,帶領華興資本新一屆管理層踏上華興2.0徵程。管理層調整後,核心團隊保持穩定,公司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人力結構優化,戰略執行效率顯著提升。2024年第四季度以來,集團收入和經營利潤較前三季度有較大幅度提升,第四季度總收入佔全年收入的46%。 投資銀行業務實現逆市增長,新興賽道市佔率持續領先 投資銀行業務方面, 2024年全年收入與淨投資收益2.2億元,同比增長16.8%,其中私募融資顧問服務費的增長與股票承銷業務的突破成為核心驅動力。 華興資本私募股權融資業務一直以來穩居市場領先地位,長期深耕泛科技賽道,並積極拓展至具身智能、低空經濟、先進製造及硬科技等新興領域,並在AGI賽道佔據行業領先地位。報告期內完成智譜華章、星動紀元、生數、傅利葉智能、星海圖等項目。在港美股IPO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華興投資銀行業務積極拓展多元化資本市場產品,協助客戶在當前市場環境中完成上市或融資,其中港美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倍。報告期內作為聯席保薦人完成了速騰聚創港股IPO,該項目也是華興投資與投行協同合作的代表性項目。並購業務與投行業務亦齊頭並進,完成多個行業標桿並購項目。 投資管理業務把握退出窗口期,並推動新基金募資 報告期內,投資管理業務實現關鍵性突破,經營利潤達1.26億元,貢獻了集團總收入的38%。華興新經濟基金也在2024年獲評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2024年度A類基金管理人。 通過精准把握退出窗口期機遇,華興資本全面推進項目退出與投後管理,實現基金項目退出金額總計32億元。隨著項目的持續退出,基金回報比(「DPI」)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十支主基金中已經有六支基金,以及若干支項目基金的DPI超過100%。2023年和2024年,粉筆、慧智微、速騰聚創和汽車街等基金投資項目相繼成功上市,充分印證了華興資本投資管理業務聚焦智能產業、全面佈局創新經濟的投資組合的優質性。華興資本亦積極探索非上市退出方式,進一步拓展投資版圖。在募資方面,集團與LP保持良好關係,穩步推進新基金的募集工作。 華興證券轉型增效效果顯著,零售業務取得跨越式增長 華興證券期內實現穩健經營,全年總收入和淨投資收益人民幣2.5億元,佔集團總收入和淨投資收益30%。 旗下華興多多金App累計註冊用戶數39萬戶,較2023年末增長95%,年內新增客戶數快速增長,較2023年同期增長208%,客戶資產規模較2023年年末增長146%。在市場全面收緊情況下,華興證券投行推動多個硬科技領域頭部項目,穩固行業地位,服務「專精特新」企業,持續提供融資服務。報告期內,華興證券完成萬辰生物定增、金鳳凰新三板掛牌、加特蘭和崑崙芯私募股權融資等項目。 華興資本董事長許彥清表示,「2024年是華興資本深度戰略調整的首年,我們通過聚焦科技賦能、重組業務矩陣、重塑組織效能三大戰略支點,在財務健康度、客戶質量及創新儲備等維度構建了可持續發展基礎。當前,投資銀行業務在創新經濟賽道的領先優勢、投資管理業務的盈利模式突破,以及華興證券多元化業務矩陣的協同效應,已形成差異化競爭力。未來我們將繼續圍繞 『科技 + 產業』 主線,深化AGI與具身智能領域佈局,拓展並購及跨境業務。在穩固華興現有業務的同時,積極探索Web3.0和加密貨幣資產領域,以引領創新科技領域的發展。同時,持續強化投後管理與風險控制,提升資產運營效率。集團將以穩健的財務結構、創新的業務模式和專業的服務能力,把握市場機遇,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更多業績相關資訊詳見:[https://www1.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25/0331/2025033100522_c.pdf] 免責聲明 本文件由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連同其任何子公司、關連公司、附屬公司或其董事、管理層人員、代理人、顧問或雇員合稱「華興資本」)製作。本檔之目的僅為向接收方提供參考,接收方應根據自身的投資審查及評估行事。 無論在任何司法管轄區,本檔不作為也不應被解釋為任何證券出售要約或證券購買的要約邀請。華興資本不就本檔的內容作出任何陳述或保證或提供任何其他擔保。華興資本並不代表本文件的接收方行事。在某些司法管轄區分發本檔可能會受到有關法律法規的限制或禁止。接收方應在這些司法管轄區遵守所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規定。 華興資本不承擔因本檔的使用、不當使用、依賴、分發或佔有而產生的,應由接收方承擔風險的任何責任。未經華興資本的事先書面同意,本檔或其任何內容不得被披露或用作其他任何目的。如接收方有任何疑問,應向其獨立顧問尋求專業意見。